| Sony 85mm F1.4 ZA Carl Zeiss Planar T* | Olympus M.Zuiko ED 60mm F2.8 Macro | Sony 24mm F2 ZA SSM Carl Zeiss Distagon T* | Fujifilm GF 120mm f/4 R LM OIS WR Macro | Zeiss Batis 85mm F1.8 | Zeiss Batis 25mm F2 | Sony FE 55mm F1.8 ZA Carl Zeiss Sonnar T* | Sony 50mm F1.4 ZA SSM Carl Zeiss Planar T* | Fujifilm XF 23mm F2 R WR | Samsung NX 16-50mm F2.0-2.8 S ED OIS |
图片 | | | | | | | | | | |
最低价格 |
最低价格 | | | | | | | | | | |
一般资讯 |
金属底座金属篐一般优於塑料的,因为它是更耐用。 |
金属底座金属篐一般优於塑料的,因为它是更耐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防风雨密封(防溅)该装置采用额外的密封件进行保护,以防止灰尘、雨滴和水花所造成的故障。 |
防风雨密封(防溅)该装置采用额外的密封件进行保护,以防止灰尘、雨滴和水花所造成的故障。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长焦距长焦距镜头让您可以远距离拍摄物体的特写照片,比短焦镜头提供的视角要狭小一些。 |
最长焦距长焦距镜头让您可以远距离拍摄物体的特写照片,比短焦镜头提供的视角要狭小一些。 | 85mm | 60mm | 24mm | 120mm | 85mm | 25mm | 55mm | 50mm | 23mm | 50mm |
定焦镜头高阶镜头(Prime lens)具有单一的焦距,拍摄一般来说能更清晰,并具有更广的光圈。 |
定焦镜头高阶镜头(Prime lens)具有单一的焦距,拍摄一般来说能更清晰,并具有更广的光圈。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发转遮光罩镜头遮光罩可以反向拧到镜头上,可以在任何时候待在您的相机上,即可随时使用。 |
可发转遮光罩镜头遮光罩可以反向拧到镜头上,可以在任何时候待在您的相机上,即可随时使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资讯”总分 |
“一般资讯”总分 | | | | | | | | | | |
光学 |
内置光学防抖功能光学防抖科技是使用陀螺仪传感器来侦测相机的抖动情况,镜头与传感器会相应地调节光路。这能确保所有的动态影像在被记录之前已经过修正。 |
内置光学防抖功能光学防抖科技是使用陀螺仪传感器来侦测相机的抖动情况,镜头与传感器会相应地调节光路。这能确保所有的动态影像在被记录之前已经过修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放大倍率真正的微距镜头缩放比率为1:1,意味着图像展示的是拍摄时候看到的实际大小。 |
放大倍率真正的微距镜头缩放比率为1:1,意味着图像展示的是拍摄时候看到的实际大小。 | 0.1x | 1x | 0.2x | 0.5x | N.A. | N.A. | 0.14x | 0.1x | 0.13x | 0.19x |
最小视野在镜头较短的一端您可看到最广角度。这可以让您将更多的场景纳入照片内(基於APS-C格式)。 |
最小视野在镜头较短的一端您可看到最广角度。这可以让您将更多的场景纳入照片内(基於APS-C格式)。 | 29° | 20° | 84° | 25.7° | 29° | 82° | 43° | 47° | 63.4° | 82.1° |
最小视野在镜头最长的一端您可看到最窄角度。这可以让您将更小场景纳入照片内,例如:当您对一个主题放大(基於APS-C格式)。 |
最小视野在镜头最长的一端您可看到最窄角度。这可以让您将更小场景纳入照片内,例如:当您对一个主题放大(基於APS-C格式)。 | 19° | 20° | 61° | 25.7° | 24° | 82° | 43° | 32° | 63.4° | 31.06° |
光学变焦缩放范围是最长对焦和最短对焦的比值。更高的变焦意味着相机的用途更多。 |
光学变焦缩放范围是最长对焦和最短对焦的比值。更高的变焦意味着相机的用途更多。 | 1x | 1x | 1x | 1x | 1x | 1x | 1x | 1x | 1x | 3.1x |
“光学”总分 |
“光学”总分 | | | | | | | | | | |
光圈 |
大光圈(主摄像头)最小焦距的最大光圈。越大的光圈,图像传感器捕获的光线就越多,有助于通过更高的快门速度避免画面模糊。广角镜头可以提供更狭长的景深,让焦点聚集在物体上,同时使背景模糊。 |
大光圈(主摄像头)最小焦距的最大光圈。越大的光圈,图像传感器捕获的光线就越多,有助于通过更高的快门速度避免画面模糊。广角镜头可以提供更狭长的景深,让焦点聚集在物体上,同时使背景模糊。 | f/1.4 | f/2.8 | f/2.0 | f/4.0 | f/1.8 | f/2.0 | f/1.8 | f/1.4 | f/2.0 | f/2.0 |
最长焦距时的最大光圈这最大的焦距可供最大的光圈。用较大的光圈,感光器能够捕捉更多的光线,有助於避免模糊而启用更快的快门速度。它还提供领域深浅,让您背景模糊,聚焦关注於景像。 |
最长焦距时的最大光圈这最大的焦距可供最大的光圈。用较大的光圈,感光器能够捕捉更多的光线,有助於避免模糊而启用更快的快门速度。它还提供领域深浅,让您背景模糊,聚焦关注於景像。 | 1.4f | 2.8f | 2f | 4f | 1.8f | 2f | 1.8f | 1.4f | 2f | 2.8f |
光圈叶片类似於光圈叶片的数量,园形刀片影响光线通至感光器上的方式。园形刀片,往往只有更昂贵的镜头用上,改善失焦区域的外观。这可以让您的照片看起来更好、更柔和的背景虚化。 |
光圈叶片类似於光圈叶片的数量,园形刀片影响光线通至感光器上的方式。园形刀片,往往只有更昂贵的镜头用上,改善失焦区域的外观。这可以让您的照片看起来更好、更柔和的背景虚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长焦距时的最小光圈这最大焦距可提供最小的孔径。较小的光圈降低到达感光器的光量。这明亮条件下是很重要的。在较大的光圈可能会导致图像曝光过度。另一个优点是,具有较小的孔径让您获得更大的景深,并能保持所有的图像在焦点上。 |
最长焦距时的最小光圈这最大焦距可提供最小的孔径。较小的光圈降低到达感光器的光量。这明亮条件下是很重要的。在较大的光圈可能会导致图像曝光过度。另一个优点是,具有较小的孔径让您获得更大的景深,并能保持所有的图像在焦点上。 | 22f | 22f | 22f | 32f | 22f | 22f | 22f | 22f | 16f | 22f |
光圈叶片光圈控制有多少光线通过相机的感光器。多少叶片通常是透镜质量更好的指标。它也可以让模糊背景的虚化达到更漂亮好看。而用更少的叶片镜片往往会产生更严厉、更多边形的背景虚化。 |
光圈叶片光圈控制有多少光线通过相机的感光器。多少叶片通常是透镜质量更好的指标。它也可以让模糊背景的虚化达到更漂亮好看。而用更少的叶片镜片往往会产生更严厉、更多边形的背景虚化。 | 9 | 7 | 9 | 9 | N.A. | N.A. | 9 | 9 | 9 | 9 |
“光圈”总分 |
“光圈”总分 | | | | | | | | | | |
焦点 |
无穷远焦点很多镜头让您聚焦到无穷远。这是必不可少的,当您想拍照,包括远处的景物、拍摄风景时,可确保一切都清晰地聚焦。 |
无穷远焦点很多镜头让您聚焦到无穷远。这是必不可少的,当您想拍照,包括远处的景物、拍摄风景时,可确保一切都清晰地聚焦。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焦马达即使相机没有自己的对焦马达,镜头内置对焦马达可以自动对焦。 |
对焦马达即使相机没有自己的对焦马达,镜头内置对焦马达可以自动对焦。 | ✖ | ✔ | ✔ | ✔ | ✔ | ✔ | ✔ | ✔ | ✔ | ✔ |
镜头内置静音对焦马达与没有内置对焦马达,仅靠机身对焦马达的镜头相比,内置对焦马达的镜头,可以更快速、更安静地进行对焦。 |
镜头内置静音对焦马达与没有内置对焦马达,仅靠机身对焦马达的镜头相比,内置对焦马达的镜头,可以更快速、更安静地进行对焦。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时手动对焦具有全时手动对焦,当在AF(自动对焦)模式也可以移动对焦环。这意味著,当自动对焦完成後,在不需改为手动模式,可以进行手动调整。 |
全时手动对焦具有全时手动对焦,当在AF(自动对焦)模式也可以移动对焦环。这意味著,当自动对焦完成後,在不需改为手动模式,可以进行手动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短焦距这是镜头可以最近距离对焦。较短的最小对焦距离可以让您更接近景物。在微距摄影时,显得尤为重要。 |
最短焦距这是镜头可以最近距离对焦。较短的最小对焦距离可以让您更接近景物。在微距摄影时,显得尤为重要。 | 0.8m | 0.19m | 0.1m | 0.45m | 0.8m | 0.2m | 0.5m | 0.4m | 0.22m | 0.3m |
“焦点”总分 |
“焦点”总分 | | | | | | | | | | |
基准 |
锐利度评估得分从 DxOMark 量度的锐利度结果。这测试结果是基於 MTF (调製传递函数) 的测量,并给出了由透镜产生图像的清晰度的总体指标。测试与尼康 D7000 和佳能 7D 作比较。资料来源:DxOMark。 |
锐利度评估得分从 DxOMark 量度的锐利度结果。这测试结果是基於 MTF (调製传递函数) 的测量,并给出了由透镜产生图像的清晰度的总体指标。测试与尼康 D7000 和佳能 7D 作比较。资料来源:DxOMark。 | 16P-MPix | N.A. | 13P-MPix | N.A. | N.A. | 22P-MPix | N.A. | N.A. | N.A. | N.A. |
传输从 DxOMark 一套度量传送的结果。传送指的是光线通过所有透镜的玻璃元件而到达感光器的光量,以较低的 T 数值表示更多的光线。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较少的光线到达感光器可需要较高的 ISO 数值或较慢的快门速度。测试与尼康 D7000 和佳能 7D 作比较。资料来源:DxOMark。 |
传输从 DxOMark 一套度量传送的结果。传送指的是光线通过所有透镜的玻璃元件而到达感光器的光量,以较低的 T 数值表示更多的光线。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较少的光线到达感光器可需要较高的 ISO 数值或较慢的快门速度。测试与尼康 D7000 和佳能 7D 作比较。资料来源:DxOMark。 | 1.6TStop | N.A. | 2.2TStop | N.A. | N.A. | 2TStop | N.A. | N.A. | N.A. | N.A. |
失真从 DxOMark 指标组得出的失真效果。透镜的失真是指整个图像在放大中变化。更多的失真表示在图像中更多直线的不正确记录。测试与尼康 D7000 和佳能 7D 作比较。资料来源:DxOMark。 |
失真从 DxOMark 指标组得出的失真效果。透镜的失真是指整个图像在放大中变化。更多的失真表示在图像中更多直线的不正确记录。测试与尼康 D7000 和佳能 7D 作比较。资料来源:DxOMark。 | 0.2% | N.A. | 0.3% | N.A. | N.A. | 0.5% | N.A. | N.A. | N.A. | N.A. |
光晕从 DxOMark 指标组得出的晕影效果。晕影是指图像的亮度从中心朝向边缘的变化,从而导致角落在黑暗中。 “0” 数值的结果是完美的,图像没有暗角。测试与尼康 D7000 和佳能 7D 作比较。资料来源:DxOMark。 |
光晕从 DxOMark 指标组得出的晕影效果。晕影是指图像的亮度从中心朝向边缘的变化,从而导致角落在黑暗中。 “0” 数值的结果是完美的,图像没有暗角。测试与尼康 D7000 和佳能 7D 作比较。资料来源:DxOMark。 | -1.5 | N.A. | -1.8 | N.A. | N.A. | -2.5 | N.A. | N.A. | N.A. | N.A. |
色差从 DxOMark 指标组得出的横向色差的结果。色差是失真的一种类型,从而导致图像内的色沿著边缘变化。测试与尼康 D7000 和佳能 7D 作比较。资料来源:DxOMark。 |
色差从 DxOMark 指标组得出的横向色差的结果。色差是失真的一种类型,从而导致图像内的色沿著边缘变化。测试与尼康 D7000 和佳能 7D 作比较。资料来源:DxOMark。 | 4µm | N.A. | 7µm | N.A. | N.A. | 6µm | N.A. | N.A. | N.A. | N.A. |
“基准”总分 |
“基准”总分 | | | | | | | | | | |